
門口的明檔有兩口大鍋,是用來燉底湯的。而大鍋后頭則是很多甜品小鍋,給客人自己來DIY五果湯。

相比于福州的四果湯來說,我比較愛潮汕的五果湯,因為有血糯米,白果鵪鶉蛋,綠豆沙,鴨屎香奶茶這樣很扎實的料。

鮮切雞用的也是紅泥小火爐,功力不強,需要慢慢燉。店內(nèi)有一處湯底料包,除了招牌的油柑雞底湯外,我覺得海底椰,五指毛桃,無花果這些都值得嘗試。

我第一次吃的是五指毛桃,那個口感比較清淡,是有回甘的。用來涮雞肉,就比較原汁原味,比較清爽。

第二次吃的油柑雞,里面則是以綠皮甘蔗、山油柑。吃起來雞湯味就會比較濃郁。

湯底是比較養(yǎng)生的,慢慢煮會很好。其他還有靈芝、人參等藥材。

鮮切雞好吃,一來是雞肉的供應(yīng)鏈很穩(wěn)定,二來廣東廚師來做全雞去骨,很干練專業(yè),基本三分鐘左右,切成一籃七小盤。

每只雞也是帶蛋的,雞肉是明檔處理,因為片得很薄,所以吃起來比較脆。

醬汁是自助,但是有三種是調(diào)好推薦的,加入蘸料碟即可。
除了雞之外可以嘗試虎皮大龍躉和南澳魷魚,魚的口感比較滑嫩,完全無腥味,和湯底很好地融合。魷魚也是切成薄片,稍煮后Q彈爽脆。

潮汕豆皮和豌豆苗,貝貝南瓜是比較好的素食搭配,來點菌子入雞湯也不錯。
除了雞煲外,其他的菜品很像是香港茶餐廳的出品。
反沙三兄弟,里面是蛋黃、芋頭和油柑,潮汕風(fēng)味,外表有一層白霜,還挺好吃的。

撈起蝦生,比較清爽的口感,現(xiàn)做現(xiàn)吃,雖是生食,也完全不膩。

大大杯凍檸茶和雞排堡,味道蠻正的,和在香港吃到的無差別。

甜品除了自己DIY的五果湯,還可以選擇天麻冰淇淋和龜苓膏,味道是很經(jīng)典的那種,很有廣東特色。


品類比我預(yù)想的要豐富一些。海鮮的明檔中午能選擇的不多,主要以乳山大生蠔為主,吃雞的話,感覺還是把雞和海鮮分開吃。先喝湯,再吃雞,后吃海鮮,以防串味。

海鮮一煮,湯就不是那么直接能吃了。特色還是以鮮切雞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