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更新于2017-09-12 10:10:29
8768
閱讀
11
回復
陳婉婉老師是一名教齡四年的青年教師,個人基本功扎實,是杭州第十一屆教改之星,被評為上城區(qū)優(yōu)秀教師,先后獲得上城區(qū)青年教師技能比賽一等獎、杭州市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三等獎。從教四年來,美術教學課例獲得過全國中小學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一等獎、以及省市“一師一優(yōu)課”一等獎。除此之外,她還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跨學科素養(yǎng),積極參與學校校本課程《小駿馬跆拳道》、《悅讀》的課程編輯,利用微課技術融合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特點,更好的去讀懂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服務。
   最“美”教師,實踐跨學科素養(yǎng)——杭州市飲馬井巷小學陳婉婉老師
 

她常常笑話自己是“體藝全科教師”,她認為美術教育就是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美,傳遞美從而創(chuàng)造美。但是,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能只靠藝術學科,應該是與各學科教學緊密聯系的。所以,當學校決定編寫上城區(qū)區(qū)域大課程體系中的課外閱讀學習課程《悅讀》時,她就利用暑假假期時間,到各個書店查找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美術類書籍,再通過上網搜索,經過反復的琢磨和翻閱,最后確定下了在《悅讀》課程中推薦孩子們去閱讀《365個藝術創(chuàng)想》。但是,如何在這本書130多頁的內容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并把它編寫成悅讀教材呢?在師傅李束艷老師的指導下,她想到這本書對應的是一下年級的孩子,所以確定了《五顏六色印指花》這一課,因為它能拓展現有美術教材《手指印畫》的學習內容,也能延伸他們的藝術視野和創(chuàng)作思維,更重要的是,圖文并茂的閱讀內容貼近他們的悅讀習慣和要求!稅傋x》課程的研究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不是如何編一課教材,而是如何上好一堂既有語言味又有藝術性,既要有表達,又要有操作的課例。在磨課的過程中,她對本課手指印畫的教學工具做了很多的嘗試,剛開始她都讓學生用泥狀的印泥來印畫,學生的手指頭弄得一塌糊涂,而且很不好清洗。她就馬上想著換種印泥材料。通過網上搜索,然后再去文化用品市場找材料,試材料,找到了一種小方塊蓋章泥,自己感覺印畫出來的效果不錯。但是真正到了學生實際操作的時候,就發(fā)現這樣小方塊的蓋章泥太局限性了,孩子們只能印畫出小點點,那段時間她幾乎每天都要到處問有沒有合適的材料來做手指印畫,有一剎那腦袋里冒出一個想法,能不能用顏料來印畫看看?有了這個建議,她又去買了一堆顏料來,效果不錯,顏料沾濕手指頭,印畫出的顏色效果都很好,唯一不方便的就是學生使用時很容易把顏料弄臟,而且量不好控制,很容易把一大堆得顏料涂在紙上。最后,在這個基礎上,她利用可水洗顏料添加進白色的海綿中,完成自制印泥,這樣制作的印泥讓孩子們在操作中更上手,而且作畫的空間更大。來來回回,這節(jié)課她試教了六次,課例修改了九次,只為讓學生能夠在美術課堂上高效的學習,真正的學到東西。她的這一悅讀課例獲得了省市“一師一優(yōu)課”一等獎。在多次的磨課過程中,她有過退縮的想法,感覺一遍遍的重復和修改太磨煉自己的耐心了。但是反過來,能夠在她的美術課堂上實現能夠編好《悅讀》校本課程對她來說就是挑戰(zhàn),能夠去完成它,戰(zhàn)勝它,就算成功了。所以,陳老師認為跨學科素養(yǎng)就需要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才會有收獲。
最“美”教師,實踐跨學科素養(yǎng)——杭州市飲馬井巷小學陳婉婉老師
 

其實說到美術學科,大家一定發(fā)現,幼兒園學生學的特別多。但是年級越高,越不被家長都重視。尤其是美術學科期末的測評,家長和學生們都很無所謂,覺得多交一幅作品和少做一幅作品沒什么區(qū)別。陳老師,不僅老師的評價觀要改變,學校美育還要嘗試改變家長和學生的評價體驗。所以在學校設計第一學段期末測評課程時,她也將藝術素養(yǎng)的評價整合進其他學科的測評內容里面。
在一年級上學期期末測評“快樂水果拼盤秀”中,有個孩子平時美術課堂吵吵鬧鬧,畫畫做手工的時候都不怎么認真的。但是遇到了這樣學科整合的期末測評,他高興壞了。陳老師從沒見他這么認真擺過拼盤的造型,擺出來的水果拼盤讓人眼前一亮。還有,在二年級下學期的期末測評中,學生們利用平面的、立體的、貼圖的方法來制作校園植物圖來美化校園。家長和老師們都紛紛贊嘆:這樣的手繪圖我們也畫不出呢!有了這樣的期末測評,家長們不僅開始鼓勵孩子們多去動手繪畫操作,還一直在說:創(chuàng)造力是分數換不來的。
回顧自己參與設計的測評課程,陳老師將美術學科特點和表現方式與其他學科測評的要求整合在一起。在這樣的測評過程中,考察了學生的閱讀書寫水平、數學邏輯思維、合作交往態(tài)度和整理信息與人交流的能力,當然也把美術學科素養(yǎng)融入到其中。將各個學科特點整合在一起,有整體的課程理念,對于學生的評價也不單單是單一性的,能夠從更多方面去評價學生,挖掘學生身上不同的亮點,這也是正說明了教師的跨學科素養(yǎng)還要來自課程理念和評價觀的根本改變。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1)
V10 發(fā)表于2017-09-10 20:34:54

支持咱們美麗的陳老師!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