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日起,錢塘江開始為期四個月的禁漁期,小伙伴們不吃江鮮了,集體投向海鮮。要說杭州城里的海鮮餐廳不少,由于食材的特殊性,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海鮮定點餐廳”,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大唐海鮮的擁躉,而另一個朋友相信溫州南麂島,他們誰也說服不了誰。
至于我,屬于沒什么原則的,哪里沒去過就去哪里。今年的海鮮,我瞧著像是都在往高檔發(fā)展,大海鮮(珍寶蟹、七星斑什么的)做海鮮火鍋歷來是貴的,而甬、臺、溫做法的小海鮮,食材現(xiàn)在也比過去好太多,不論是新鮮程度還是個頭大小,總之就是提升了不是一點點。

01
干掉紅膏蟹有8種做法
名家?guī)X鮮
學(xué)院路77號黃龍萬科中心K-Lab 5樓
聽說原本是一家大排檔,搬進黃龍萬科K-Lab,裝修突變,以石灰?guī)r結(jié)合金屬材質(zhì),還有錯落的木質(zhì)吊頂,線條感明晰,超現(xiàn)代的。不過“東海是我家”的臺州味道沒變,食材方面的講究,在于從臺州溫嶺松門碼頭運來市場上第一批海鮮,每天凌晨三點直運杭州。到店后統(tǒng)統(tǒng)擺在冰鮮臺上,繽紛呈現(xiàn),看著就開心。
先來說蟹。臺州人吃蟹,真不是說說的。

梭子蟹到了春天就滿殼紅膏,而名家?guī)X鮮的紅膏蟹季,據(jù)說有干蒸、干燒、家燒、姜蔥炒、炒年糕、蒸肉末、蟹羹、燒豆腐湯等8種做法,想想就激動。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干燒,與家燒的做法不同,干燒是在最后噴上黃酒、收干湯汁,當(dāng)幾分焦香起來的時候關(guān)火,特別香。外殼上帶著調(diào)料的味道,而蟹肉卻仍能吃出它本身自帶的海水咸。

豆腐與蟹,天生一對好搭檔,或者蟹粉豆腐,或者豆腐燒蟹,吃的就是一個鮮嫩順滑。膏多肉嫩的紅膏蟹,在豆腐中已經(jīng)滾了一陣子,與豆腐融為一體,也許看著不是太精致,吃起來就很柔和。

除了紅膏蟹,他們家其他菜也非常臺州氣質(zhì),據(jù)臺州朋友介紹,就是擅長將不同的蔬菜與海鮮燒一起,有時組合出人意料,卻都很好吃。最后還有一個非常壯碩的食餅筒——這是我第一次系統(tǒng)地了解食餅筒,原來它里面包的菜多達十幾種,原料都要切成薄片或絲狀,還要先經(jīng)過旺火快炒,再用面皮卷起來。所以看著只是一個筒,人家是十多個菜呢!

02
小漁場海鮮餐廳
古墩路1878號歐文大廈1-1樓

講真,不到小漁場海鮮餐廳,我還不知道古墩路有這么長……一開始朋友們還笑話我,為了吃個飯跑這么遠,但是當(dāng)我貼出那盤蒸帶魚和一整鍋的蒸海鮮,大家都說“可以的!”

老板娘是舟山人,他們店里最值得驕傲的就是舟山帶魚。杭州人喜歡帶魚,并且在吃帶魚這件事上有堅持,說舟山帶魚有別于東海帶魚、渤海帶魚,是最好吃的。至于要怎么看是不是舟山帶魚,我也不大懂,只聽說過要頭小、眼睛小。

雖說帶魚是從小吃到大,不過如此新鮮、肥美的帶魚,我也沒吃過幾回。原汁原味的醬油蒸,上桌的時候帶魚依然帶著銀光,脂肪帶著油潤感,這個時候也顧不上肥不肥了,必須敞開了吃。

他們家還有一個爆款,土豆蟹。說寧波那邊有土豆燒蟹的做法,老板覺得土豆整個燒不入味,干脆搞成了土豆泥再煮蟹,最后變成了土豆羹。很是鮮美,缺點是比較容易吃飽。


同樣容易吃飽的還有芋艿油渣,可能因為這店的地段關(guān)系,油渣非常豪邁,所以吃的時候其實是蠻過癮的。
由此可見,這家的杭州版家常菜也做得不錯,像本芹炒鰻干,我覺得就更偏杭州風(fēng)味。
03
輕嶼小海鮮
武林路291號日月光華大廈2樓
走進輕嶼小海鮮的大門,我就有一股強烈的危機感:所有的菜品都呈現(xiàn)在點菜區(qū),旁邊一個竹筒,里面插著幾支竹簽,上面寫著菜品、價格。因為食材看上去太新鮮了,各種組合也一目了然!
而特別棒的是,店家大概也知道會有人犯難,就有各種組合,帶魚拼鯧魚就有蒸肉圓兒或者燒年糕兩種做法,其他的小海鮮拼盤也在向我招手。


服務(wù)員很貼心地推薦了他們的套餐,看我還是不甘心地在點菜臺前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真的苦口婆心了:“第一次來,套餐不錯的,其他的可以下次來啊,點多了浪費!”看他這么實誠,我戀戀不舍地走回座位。我買的是他們的2-3人套餐中的一檔,188元包含紅燒中米魚、家燒硬殼蝦、菜梗爆豬肝、毛豆子筍干燴絲瓜,主食是海鮮炒米粉干。
我一直不太分得清紅燒跟家燒的區(qū)別,要兩個放一起才看著紅燒的湯汁顏色要深一點,偏紅;二者的味道在我吃來很接近,家燒的稍微柔和一點吧。輕嶼的紅燒米魚和家燒硬殼蝦,湯汁也比較像,都很入味,要不是套餐含主食,都想叫碗米飯,魚湯鹵兒淘飯,不要太贊。


海鮮炒米粉干,一般情況下我不會點,因為這個很容易就干巴巴的一大坨上來,關(guān)鍵還是炒的料不夠足啊。而此地就舍得用料,鰻干、炒蛋、蝦干、魚餅、醬油肉、香腸等等,好大一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