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十二剛過去,看著每年都在創(chuàng)造記錄的交易金額,老藝術家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們有多久,沒有認真壓過馬路逛過街了?
有人會說,現在的馬路早已失去了記憶里的味道。犧牲了兩邊的老樹,換取來寬闊的車道;總能淘到好貨的特色小店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連鎖商鋪;隨著老店的消失,鄰里街坊間的情感紐帶也逐漸失聯(lián)。

△ 上海的老街
這樣的馬路還有這么值得可壓的呢?
聽了老藝術家的這番抱怨,身在上海的朋友們拍了拍胸口,十萬自豪地發(fā)出邀請:
來上海蕩馬路,包你找回從前慢的感覺。如果說上海是一臺超速運轉的機器,那么逛馬路帶來的治愈,大概就是避免其因過熱而崩壞的緩沖因子。早在十五年前,上海市政府就出臺規(guī)劃,明確對
144條道路街巷進行風貌保護。其中64條作為一類風貌保護道路,將保持原有的歷史風貌,永遠不進行拓寬改建。

△上海馬路風
而在上海市測繪局出版的官方圖文指引中,上述64條永不拓寬的馬路又被細分為“縱橫經典”、“繁華深處”和“梧桐樹下”三類。
“縱橫經典”系為15條以中國城市地名命名的道路。這些橫平豎直地分布于外灘、人民廣場等中心地區(qū)的道路,組成了最早期的上海。
“繁華深處”系為14條位于滬西和滬北、原多以外國人名命名的道路。它們緊鄰繁華街市,又深入民居里弄,鬧中取靜,構成了上海A面和B面的交界線。
而
“梧桐樹下”,顧名思義,是花園洋房和法國梧桐交織出的華美段落,這樣的道路多達35條。

△ 上海馬路
正是有了這些有景有趣有故事的馬路,上海,這座全中國節(jié)奏最快的城市,才能和閑逛發(fā)呆的屬性牢牢鎖死。屬于秋天的美已經過去,但好在春天不遠了。對于上海的馬路而言,如果說還有什么比秋天踩著落葉散步更為浪漫,那一定是在春日萌發(fā)的新綠和蒙蒙細雨下,撐傘走過風景。
上海的馬路里,藏了半個舊中國如果說,人間真有能夠穿越時空的月光寶盒,那么它的名字,一定和承載著宏大歷史的上海馬路同名。要知道,僅
思南公館就能撐起一部時長多達四十集的民國題材電視劇。作為足以比肩田子坊的魔都新地標,思南公館可不只是一棟房子,而是涵蓋了思南路、建國路、南昌路等C位地區(qū)的51棟花園洋房。

△ 思南公館
而出入此地的人物,掰著手指一一數來,那都是當年的業(yè)界翹楚、當紅頂流。比如思南路87號住過梅蘭芳;張學良用皋蘭路1號來安置投奔自己的趙四小姐;南昌路136弄曾是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愛巢…
與梅蘭芳相交甚篤的散文家黃裳曾,這樣回憶當時的思南公館:“記憶里,這里是另一種風光的沙龍,往來的多是梨園子弟,梅花詩屋座上是新舊名人雅士。盈耳的是絲弦、笛管。”
以格調論,思南公館一帶絕對
算得上是上海灘版本的上東區(qū)。
可要說文化底蘊,武康路才是當仁不讓的王者。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曾這樣評價這條路:“走進這里,不會寫詩的人想寫詩;不會畫畫的人想畫畫;不會唱歌的人想唱歌。”
對此,巴金估計深有同感。在經歷了數十次的搬家之后,巴金最終定居在了武康路113號。

△ 上海法租界老洋房所在的武康路
在這棟有著祖母綠窗棱、種滿玉蘭花的小洋樓里,他寫作了影響巨大的《隨想錄》;而他的客廳,也一度成為中國文學發(fā)展的黑土地。曹禺、沈從文等人常在此舉行文學沙龍碰撞思想,參與嘉賓還有遠道而來的薩特和波伏娃。
豐子愷在陜西南路的長樂邨,度過了創(chuàng)作力最旺盛的21年;草嬰在烏魯木齊南路178號以一己之力譯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全集…上海的老路,是文人志士們一生輝煌的記錄簿。
同樣,也是夢想的起航之地。1943年初,張愛玲帶著新作的兩篇文章,來到了愚園路文元坊94號。那里是民國初年流行讀物《紫羅蘭》期刊的主編周瘦鵑的家。

△ 張愛玲夢想起航之地-愚園路
之后便是《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的全文發(fā)表,以及燃至今天的“張愛玲熱”。
作家葉曉陽曾寫到:“我們只在思南路閑坐了一下午。它卻時而漫長如我們一生,如江水落梅。”
事實上,對于遍布歲月掌紋的其他上海老街,上述感受,同樣適用。
種滿懸鈴木的馬路不花錢也能殺時間賈平凹曾感嘆:原來法桐的生長,不僅是綠的生命的運動,還是一道哲學命題在驗證,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內容,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
如果說冬天的北京,因一場雪美成了北平;那么秋天的魔都,也能因滿地的法桐落葉回到當年上海灘的光景。僅復興中路就種植有1700多株樹齡超50年的法國梧桐樹,因此要欣賞這份美景,最熱門的去處,當屬跨界黃浦、靜安、徐匯、長寧四區(qū)的衡復風貌區(qū)。

△ 上海徐匯法租界路旁的法桐樹
這里原是上海西郊農田,后成為
法租界的版圖一角。作為當時世界混戰(zhàn)中相對安全的角落,眾多有錢的僑民在此購地建房,花園洋樓平地而起,在洋樓和街道之間,追求情調的法國人種起了枝繁葉闊的大樹——法國梧桐。
法國梧桐不是梧桐,也并非來自法國,而是原產于西班牙的三球懸鈴木。這種落葉喬木,會因季節(jié)變換而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個性。
春天是新綠萌發(fā),落絮輕飛;到了夏天,巴掌大的葉片則換上深綠,枝頭也更為蓬勃繁茂,道路兩邊的枝葉交織成蔭,就像一張密集的、僅能透過斑駁光點的綠網;

△ 夏天的梧桐樹
時至清秋,葉子由綠慢慢變黃,
法桐迎來了樹生的高光時刻,上海市綠化市容局還特設落葉不掃景觀道供人賞玩;冬季寒風蕭瑟時,光禿的枝椏又因被覆皚皚白雪而呈現出另一番風情。
而種滿法國梧桐的街道,也串聯(lián)起了飽經風雨又別具一格、
堪稱集萬國之風于一城之內的歷史建筑。
在上海的馬路上,遇見如北京東路的沙美大樓一般,擁有巴洛克式的鐵質門楣和浮雕裝飾的歐洲古典主義建筑其實并不稀奇,外灘源一帶多得是這種外立面布滿鋼窗和浮雕圖案的近代西洋建筑。

△ 外灘的近代西洋建筑
同樣不缺的,還有南歐風情、商住兩用的騎樓;掩映于森森綠樹之中,只露出鐵藝雕花的拱門裝飾和紅色筒瓦屋頂的法式洋房;以及融會了中西方特色,由一道圓拱形門楣通向幽深的石庫門民居。在這些看起來都頗為神似的主流建筑群中,還
間或穿插著一些別具一格的建筑。比如華山路上擁有淺色外墻、整體呈海灣式布局等諸多西班牙式建筑元素的枕流公寓;

△ 在上海,有不同風格的建筑
汾陽路上頗具法國古典主義、外表形式一架銀白色鋼琴、因居住過白崇禧和白先勇父子而得名的白公館;
具有濃郁英國鄉(xiāng)村風格的獨棟別墅、曾在電影《色戒》中作為易先生金屋藏嬌王佳芝的武康路99號;
新樂路的東正教堂,由當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后流落至此的俄國人修建而成,是典型的頂著洋蔥頭式的拜占庭建筑;

△新樂路的東正教堂
復興西路上,由孫中山獨子孫科二夫人藍妮出資修建的玫瑰別墅。該別墅群由七棟色彩不一的三層洋樓組成,淡雅的藍粉黃等外墻顏色,絕對算得上當年的小清新。而在談論上海馬路上隨處可見的Art Deco風時,無法避開的,便是旅居上海的匈牙利籍建筑設計師鄔達克。他
最為人稱道的設計,便是原名諾曼底公寓的武康大樓。

△ 武康大樓
這棟矗立在淮海路、武康路、余慶路等六條馬路交匯路口的建筑,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醒目的紅色磚墻、浪漫的法式鐵藝陽臺以及呈三角形走向的布局,都是它留給人的記憶點。
這也是電影《喜歡你》結尾時,金城武和周冬雨一起看夕陽的地方。
上海人的快樂,被馬路承包了在上海,逛馬路已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酒足飯飽之后,閑來無聊之時,兜馬路都是健胃消食、打發(fā)無趣的首選。
終于在2020年,上海人民將逛馬路升級成了一種文化:首屆逛馬路節(jié)來了。
時逢淮海中路辟筑120周年,上海市將屬于十月份的黃金十四天安排給了上海的大小馬路。
你可以“慢行街區(qū)打卡”,乘地鐵游遍南昌路、多倫路等六條小馬路;也可以轉角遇見藝術,在愚園路和街頭藝人的流動劇場一起高歌,去思南公館跟著上海音樂學院的同學們一起玩快閃,或者去夜晚的老碼頭感受一把爵士樂的盛宴;

△ 上海多倫路
要不直接戴起耳機,在音樂人羅威創(chuàng)作的馬路音樂隨筆中,“從《在雁蕩路盡頭喚醒春》步入《巨鹿路林深》,在《紹興路的星期天下午》慢慢《從北京西路漫步至日落》,在《汾陽路的驟雨》之后遇見《衡山路流光》,再到《思南路入夢》…”
沒錯,上海的馬路甚至還有屬于它們自己的主題音樂。由此可見,
上海人民對自家的馬路愛得多么深沉。愛之深,是因為上海人民的快樂,都來源于此。單論逛吃買買買,上海不止于淮海路,還有“巨富長”。日常出鏡明星街拍vlog的“巨富長”,其實就是巨鹿路、長樂路和富民路組合而成的潮流社區(qū)。作為曾經的法租界,這里有的不僅是梧桐老樹洋樓的歷史風貌,還扎堆著各色新奇小店。

△ 上海巨鹿路
在這里,你不僅能吃到講究精致的brunch、法餐、日韓料理以及最地道的炸豬排陪羅宋湯;也可以買到體恤打工人錢包的豆?jié){油條肉包子和號稱全上海最好吃的蔥油餅。
就像只售賣精品的潮流買手店和陳列著日常所需的平價雜貨鋪
互為鄰居,每一個人在這里,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純粹快樂。

△ 走在上海永嘉路上,渴了隨時都可以來一杯咖啡
如果厭倦了網紅路的人流擁擠,你還有可以去霍山路,喝一杯價格感人用料更感人的阿姨奶茶;膠州路的辣醬博物館,感受外國人的辣椒崇拜;去襄陽北路的公路商店,往路沿上一坐肆意買醉;去永嘉路,在縈繞著一整條街的手沖咖啡香中,領略讓人沉醉的上海…
當然,你可以選擇另一種打發(fā)時間的方式,比如去書店扎堆的福州路,尋找心心念念的冷門讀物;去安福路288號看場話劇,感受全上海最文藝的腔調;去大學路24小時不打烊的大隱書局,熬夜讀完想看的小說…

△ 全上海最浪漫的甜愛路
實在不知道該干嘛,那就牽起戀人的手,去號稱全上海最浪漫的街道——甜愛路走走吧。道路兩側的愛情墻,寫滿了二十八首情詩,相傳手牽手走過這里的人,會獲得永恒的幸福。
總之,上海的馬路就像一條條火車軌道,行于其上,可以享受逛吃逛吃的凡塵樂趣。
也可以沿著它們,走向掩于歲月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