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唐盛世,世人大都想到的是長安、洛陽,卻鮮有人提及
揚州。殊不知,到了唐朝中后期,揚州才是當時最富庶的城市,有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的狠話為證。

揚州,天下九州之一,古稱廣陵,有
“懷左名都,竹西佳處“的美稱。在2015年的時候,這座城市就已經(jīng)兩千五百歲了,是唯一
與古運河同齡的城市。

從
吳王夫差開掘邗溝,到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運河在揚州與長江交匯,揚州成為南北水運樞紐,此后的兩千多年,揚州的命運便與大運河的興衰息息相關(guān)。
▲航拍大運河
鹽鐵,歷來是國家經(jīng)濟的命脈。唐中葉時,朝廷在揚州設(shè)置鹽鐵轉(zhuǎn)運使,揚州成為鹽鐵的
中轉(zhuǎn)港口,一時間,無數(shù)國內(nèi)外商人,包括大食人、波斯人、日本人和新羅人豪聚于此,于是便有
“揚州富庶甲天下,揚一益二”的說法。

▲馬可波羅雕塑
古運河的興衰史,也就是揚州古城的興衰史。如今,鹽鐵已經(jīng)不再是稀貴的資源,鐵路已經(jīng)成為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曾經(jīng)掌握著王朝命脈的
漕運也已退出了歷史舞臺。
揚州大明寺棲靈塔
歷史浮浮沉沉,彈指間,千年繁華已逝。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舊歷三月即如今的四月,李白的這首千古名句,使得每年三四月的揚州都會成為無數(shù)人的魂牽夢縈。
“皮包水”的正確打開方式—揚州早茶。“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揚州人流傳了千年的獨特生活方式。今天的揚州雖早已失去富甲天下的光環(huán),但早茶文化卻絲毫未丟。
揚州人管早餐店叫
茶社,讀起來有種風雅之感,晨起和二三親朋好友,點上一壺魁龍珠,燙一碟干絲,來一籠包子,就這樣
開啟老揚州清閑悠哉的一天。
揚州茶社推薦:富春茶社:創(chuàng)辦于光緒年間的老店,名氣很大。冶春茶社:久負盛名的百年老店。茶社位于園林之內(nèi),環(huán)境十分優(yōu)雅。
趣園茶社:"趣園"是乾隆欽賜的名字,也是揚州黑珍珠二鉆餐廳。共和春茶社:特色有餛飩、鍋貼、餃面。蔣家橋餃面店:很多揚州本地人喜歡光顧的,招牌有蝦籽餃面、蝦籽餛飩、鮮肉鍋貼。
雖然可能說到三春,很多人都說沒有以前的味道了,但如果你是第一次去揚州,還是可以去
體驗下老牌茶社里的早茶文化的。
|五丁包五丁包是揚州名小吃,所謂“五丁”,即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吃起來油香鮮嫩。
燙干絲揚州有句俗語:“茶社客相邀,加料干絲堆細縷”。說的就是揚州人喜歡喝早茶時一定要有干絲。燙軟的干絲入口綿軟鮮香。
|蟹黃湯包如果看過《舌尖的中國》,肯定對蟹黃湯包印象深刻。
“薄薄的一層皮晶瑩剔透,用難以想象的韌度兜住一大汪極其鮮美的湯汁!輕輕晃一下,依稀能聽到湯汁碰撞皮兒的摩擦聲,那是美食的聲音。”湯包的吃法也很講究,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最后一掃光。
|魁龍珠既然是早茶,肯定不能缺少一壺好茶。“魁龍珠”據(jù)說是富春茶社所創(chuàng),選用浙江龍井、安徽魁針、江蘇珠蘭等名茶搭配窨制而成,入口柔和,解渴去膩。
|千層油糕千層油糕是“揚州點心雙絕”之一,看似平平無奇,但做起來十分費工夫,糕分64層,每一層都要搟壓到透明,再以油糖分離,才能做出這道美味。
|翡翠燒賣翡翠燒賣和千層油糕一起被稱為
“揚州點心雙絕”。燒麥皮薄到可以看到里面翠綠的薺菜餡,十分鮮嫩。
蝦籽餃面蝦籽餃面是揚州最貼近平民百姓的小吃,湯清味鮮,餛飩皮薄餡香。
文思豆腐文思豆腐是一道功夫菜,先將豆腐切成絲,再熬成羹。
豆腐被切成這樣的細絲,味道也就被完全激發(fā)出來了,入口絲滑,軟嫩清醇。
2.逛園林,體驗揚州慢生活慢慢悠悠地吃完早茶,不妨去逛逛揚州的園林!稉P州畫舫錄》中寫道:“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
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
何園—”晚清第一園林“何園又叫
“寄嘯山莊”,取自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是揚州大型私家園林中
最后問世的一件壓軸之作。
何園的主人
何芷舠,曾任湖北漢黃道臺、清政府駐法國公使。他在49歲時,辭官來到揚州,購得
片石山房舊址,在此基礎(chǔ)上開始修建園林。
20年前火的一塌糊涂的
古裝劇《上錯花轎嫁對郎》中,李玉湖嫁到了巨賈齊家,當時
齊家取景就是在揚州何園,一草一木都帶著典型的江南風味。
何園由東西花園、住宅樓群、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主體建筑前后三進,全部用水磨磚砌成,是清代揚州園林的后期代表作,被譽為
”晚清第一園林“。

何園的主要特色是把
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發(fā)揮到極至,1500米復道回廊,是中國園林中
絕無僅有的精彩景觀。

個園—“揚州私家園林的代表”個園是揚州現(xiàn)存
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最具有藝術(shù)價值的鹽商園林。
圖/窮游er kacyer在路上
它的前身是明朝的壽芝園,清朝時,兩淮鹽業(yè)商總
黃至筠將其改建成私家園林,據(jù)聞改建個園共花費白銀600萬兩,相當于當時江蘇省
一年的財政收入。
竹,是個園的靈魂,個園的名字就源于園中的竹,竹子頂部的每三片竹葉都可以形成
“個”字,竹影成個,是一種禪意。園中共有竹60余種,漫步園中,曲徑通幽,竹影橫斜。

除了竹子,個園中的
四季假山也是不得不看的一處勝景。由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于一體,被譽為
“國內(nèi)孤例”。
不禁想象,富甲一方的園主也有此閑情雅致,偷得浮生半日閑,與二三好友在園中
品茶論古今,轉(zhuǎn)頭便可
賞四季風景,人生足矣!
3.去古街巷里體驗古今交織東關(guān)街從個園出來,就是東關(guān)街了,東關(guān)街是揚州歷史文化名街。東關(guān)街的最東端是揚州城的東門,東門外就是京杭大運河。

▲東關(guān)城門
大運河開通后,揚州成為了唐代工商業(yè)最繁榮的城市,東關(guān)街也成為了最活躍的
商貿(mào)往來和
文化交流集聚地。如今的東關(guān)街雖然沒有了唐宋時期的繁華,卻也林立著眾多老字號,行當俱全。其中不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如
謝馥春、折扇等,還有逸圃、
汪氏小苑等建筑,都在訴說著關(guān)于揚州的前塵往事。
皮市街皮市街北接文昌路,南連廣陵路,雖然與東關(guān)歷史街區(qū)隔街相望,但這里卻靜謐了許多。

皮市街是
揚州慢生活的代表街區(qū),一家家清新的小店散發(fā)著濃濃的文藝氣息。


走進一家書店,為自己寫一張明信片,在這里,
時光仿佛也慢了下來。
4
賞瘦西湖春色,觀瓊花“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
占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揚州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一條護城河。清朝時,為了
迎接康熙和乾隆兩朝皇帝的南巡,許多富甲天下的鹽商,紛紛斥巨資在沿河兩岸構(gòu)筑水上園林,逐漸營造出了
“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勝境。
瘦西湖名稱的來歷,源于乾隆年間的一位詩人
汪沆。汪坑游覽瘦西湖后說:“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一下子解開了瘦西湖的意境。
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志,也是
揚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兩百多年的歷史。

瘦西湖名氣最大的當屬
二十四橋。二十四橋被寫進了無數(shù)的詩詞中,但很多人來到這里,恐怕要失望了。
歷史上真正的二十四橋早已無從考證
復建后的二十四橋,用長24米、寬2.4 米、24根欄柱、臺階24層來致敬當年的傳說,但今天站在這里,確實很難讓人聯(lián)想到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意境了。

如同洛陽的牡丹一樣,揚州的
瓊花也名揚天下。當年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民間傳說是為了乘船到揚州看瓊花。

每一朵盛開的瓊花,都由八朵五瓣的花組成,又稱為
“聚八仙”。微風吹來,猶如一只只白蝴蝶,在玉珠之間翩翩起舞。
5.尋味揚州,品淮揚美食淮揚菜素有
“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


▲芹香珍珠魚圓

▲鹽水煮河蝦

▲翡翠白玉開背蝦

▲甜豆炒蝦仁

▲砂鍋老雞獅子頭

▲八寶葫蘆鴨

▲如意糕
推薦店鋪:
揚州宴:揚州最有名氣的淮揚菜餐廳之一,位于瘦西湖畔,《鋒味》曾在這里拍攝。
盧氏古宅餐廳:盧氏古宅有“鹽商第一樓”之稱。餐廳位于古宅內(nèi),在這里品嘗淮揚特色茶點,別有一番風味。
獅子樓:上揚州獅子樓,嘗揚州獅子頭!
6.在晚風中夜游大運河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大運河中
最古老的一段,它與2000多年前吳王夫差開鑿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
古運河見證著揚州的歷史,也承載了一代代揚州人的記憶!

有人說,揚州古運河夜游,游的不是水,也不是船,而是揚州的歷史,是揚州的文化。

沿途古跡眾多,有西漢時的瓊花觀、隋代的高旻寺、
普哈丁墓園(宋·伊斯蘭教)、天主教堂、東關(guān)古渡等.
東關(guān)古渡地處揚州古城東門外。路過此處,不禁遙想,唐宋時期,各國商人從此處登岸,貨運云集,是何等的繁華壯觀。
零零總總的人生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岸邊的垂柳茂盛,浮光掠影,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若得兩三日閑暇,不妨來這里感受下?lián)P州早茶文化、在巷子里尋找歷史、去古運河邊吹吹風、逛一逛鹽商古宅,感受一下真正的
“揚州慢”。-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