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文化底蘊深厚,好川文化、湯顯祖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爭奇斗艷。
這里旅游資源富集,擁有全國唯一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旅游。
跟著華少、王麗坤
探秘文化遂昌
遂昌不大,卻充滿了人文氣息,湯公文化滲透于山城的角角落落。轉(zhuǎn)悠在縣城,你會發(fā)現(xiàn)有來自明代的文墨味以及那咿呀的昆曲兒;蛘卟饺豚l(xiāng)野,去那不入世的躬耕書院瞧瞧,原來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竟在這里上演…
《還有詩和遠方》的第一站湯顯祖紀念館。
紀念館藏在遂昌縣城的一條小巷子里,青瓦白墻、飛檐翹角,是一座非常古樸高雅明清古建筑。從高高的門檻踏入,空氣中散發(fā)著一股淡淡的木頭香味,陽光灑進院子,有一種幽靜美。
一樓是展廳,保留了湯顯祖千古流傳的劇作“臨川四夢”,二樓則是戲劇舞臺——四夢臺。這里還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戲曲演出。這位已達80歲高齡的老藝術(shù)家,便為大家展示了一次令人驚艷的杜麗娘舞臺。
館內(nèi)非常完好的保留了原始林木狀態(tài),又栽種了香榧、銀杏、金錢松、紅楓等國家珍稀植物,堪比一個小型的植物園。
遂昌金礦是國家重點黃金生產(chǎn)企業(yè),被譽為“江南第一金礦”。遂昌金礦從唐代就已經(jīng)開采,遺留下了大量的礦業(yè)古跡,是1400年來仍活著的金礦。
這一次,節(jié)目組便坐著黃色的小火車帶領(lǐng)大家來到了遂昌金礦國家公園中。
走進礦山公園,你一定會被一輛斑駁的黃色小火車吸引,乘坐20世紀60年代原始的小火車,行駛在黑乎乎的礦洞里,局限在狹小的車廂內(nèi),動彈不得,礦工的艱辛生活足以想見。
隧道兩邊的墻上用浮雕還原了了古時候人們探礦、采礦的情景。在彩色燈光的映襯下,宛如一個瑰麗的奇幻世界。
/躬耕書院/
節(jié)目組的最后一站,便是曲徑通幽的躬耕書院。
書院在一座小島上,前往需要乘坐快艇。坐在快艇上穿越碧波,以一種不同的角度欣賞這片美景,別有風(fēng)味。
到了小島上,乘坐擺渡車一路而上,穿過一道布滿綠蔭的小路,便是躬耕書院。
書院是私立的,并不對外開放,掩映在茂密的叢林中,非常避世。地方不小,由高低錯落層層疊疊的臺階岔開,頗有種寺廟的隱世感。
一幫留守在鄉(xiāng)村的孩子每到了暑期就會來這里上音樂培訓(xùn)班,參加各種各樣的演出活動。
張紹剛、胡海泉、王麗坤等人每人分別為這里的孩子上了一堂課,整個過程非常有趣,歡聲笑語不斷。
這里還是個影視拍攝地,不少劇組都會來此取景,可見環(huán)境有多棒。
唯一遺憾的是并不對外開放,否則來這山里避世,絕對是超棒的度假選擇。
遂昌的每一個角落
都有一片獨特的風(fēng)景
除了節(jié)目組帶領(lǐng)我們走的這幾個地方,遂昌還有不少風(fēng)景優(yōu)美、植被豐富的吸氧勝地。
遂昌的山和水,都值得人專門來一趟。
/南尖巖/
南尖巖景區(qū),位于浙江省遂昌縣西南部。
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的“國際攝影創(chuàng)作基地”之前,它非常小眾,幾乎很少有人去。即便是現(xiàn)在,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這里仍然保留著非常原始又古樸的自然氣息。
沿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前往南尖巖的路途蜿蜒曲折,兩旁布滿林海與竹海,行駛在這條路上,時而被云霧繚繞,時而又豁然開朗。
從景區(qū)觀景臺俯瞰,瑤池瀑布被山林環(huán)繞,一片秀麗。一山一霧倚飛瀑,一人一心怡自然。雨后整個景區(qū)都被云霧繚繞,如仙境一般,空氣清醒,令人心情舒暢。

這里還有華東第一長的全透明5D玻璃吊橋,建在百米高的懸崖峭壁之上。全長389米,垂直高度130米,像一條飄逸的透明絲帶。
走在橋上,仿佛行走在云端之巔,兩岸都是青蔥森林,有一種“人在空中走,景在腳下游”之感。
王村口毗鄰國家級自然生態(tài)保護區(qū)九龍山,轄區(qū)內(nèi)青山綠水環(huán)繞,自然風(fēng)景優(yōu)美。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保存完好的古鎮(zhèn)資源。

@蘇格拉沒底/攝
青山座座,烏溪江穿行而過,王村口鎮(zhèn)自清代康熙以來便是烏溪江上游的常年口岸,貿(mào)易興盛,人煙稠密,村落發(fā)展繁榮。走在狹長的石階道上,青磚黑瓦,轉(zhuǎn)角與歷史人文之美不期而遇。
沿著長直的石板路逛古鎮(zhèn),一路看過江南風(fēng)格的民居、老宅,穿過紅色印記的天后宮、蔡相廟,山水皆是景。晚上來的話,古橋的燈光照影在烏溪江面,恰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天工之城-湖山/
“湖光山色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得天獨厚的自然山水資源優(yōu)勢:境內(nèi)水域面積廣闊;綠色植被豐富。沿湖地帶既有“小桂林”之稱的低丘緩坡,也有“小三峽”之譽的峭壁峽谷,自然風(fēng)光優(yōu)美。
水無山不雄,山無水不秀,山與水在此的水乳交融,演繹出別具風(fēng)味。這里山林秀氣,茶田萬頃,鄉(xiāng)村恬靜,無時無刻都舍不得移開腳步。湖山之美,在每一寸的山水間,讓人采擷不盡;湖山之古韻,讓沉思的人回味。
遂昌湖山鄉(xiāng)以仙俠湖為依托,形成了眾多優(yōu)美的旅游勝地。有湖山森林公園;有“一水迢迢百二灣”的周公源;有西門峽、臺灣峽、天門峽、明珠映霞;有湖山溫泉有“鐘秀塔”……

@朱賢信/攝 鐘秀塔
/云上高坪/
一年365天,這里有360天都是云?澙@,山巒疊著山巒,云霧攏著云霧,平均海拔800多米,高達82.5%的森林覆蓋率,這里便是遂昌云上高坪!

此處住著一群靠山吃山的人們,每到夜晚,星星燈火撩起家的溫暖;每到清晨,阡陌巷道上閃爍著忙碌的身影。在這里,可以找回兒時美好的童年記憶。
這里有動人傳說的石姆巖愛情故事,有壯觀的野生萬畝杜鵑林,錯落有致的層層梯田中禾苗搖曳,宛若仙境的云海深處是黃墻黛瓦古樸人家……是詩意的山水之地!

/獨山古寨/
獨山村位于遂昌縣西南,九龍山麓,烏溪江東岸。村西直對天馬山,孤峰獨峙鳥溪江邊,獨山古村隱在山后,村莊因此而名“獨山”。村東倚石梯峰、筆峰諸山,群峰疊翠,巍峨壯觀。
在這里,昔日的古街、民居、石碑坊及塞門、塞墻,形成古樸的山區(qū)生活氣息,延續(xù)并保存著古村落的歷史文化脈絡(luò),素有“明代一條街”之稱。而在數(shù)百年前的明朝年間,獨山村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書香世村。

現(xiàn)如今,鵝卵石鋪就的官道,經(jīng)過歲月的侵蝕,早已變得斑駁黯淡。這里人的生活,也逐漸歸于平靜。但是,時間沖不淡的,是溢滿獨山村的一股濃濃書香。
村中房子錯落有致,典型的明清建筑,泥墻黛瓦,溫馨樸素。尤其是層層石頭搭起的屋腳,深諳老一輩們起屋的艱辛。屋外一條雪白的石階蜿蜒而下,曲曲折折,似是光陰流轉(zhuǎn),回環(huán)不可識。
一間民宿一種情懷
邂逅心中最美的詩和遠方
/上林山舍/
每一扇窗都是一個畫框
上林山舍藏在鮮有人至的湖山頭村,海拔夠高的它坐擁了這一大片絕美的湖光山色,本次華少一行人便下榻在此。上林的視野很開闊,整個湖山頭村也只有幾處小房子,幾乎沒有任何景觀上的遮攔,所以景致和私密性絕佳。不論是門前200多平米的大草坪,還是房間窗景,目及之處是翩躚云海,盈盈湖水,山峰如眉眼傳情。
清晨,他們迎著晨霧,吸著清新的氧氣,面對著寬闊的湖景,來了一場精神瑜伽。
夜晚,則是在門口這片草坪上舉辦了超浪漫的燭光晚餐。閃爍的星星燈布滿草坪,幾個人穿著便衣,談天閑聊,夜晚輕柔的湖風(fēng)吹過來,非常愜意~
值得一提的是上林山舍僅有5間房,但每一間都是湖景房,有著超大的全玻璃落地窗。拉開窗簾,拉開窗簾,晨起常見云遮霧繞煙波浩渺,夜來靜看漁燈星空交相輝映。呼吸間都是愜意。
山城地道風(fēng)味
自成黯然銷魂的美食江湖
遂昌地處山間,其林中野味,滋味張揚、率性刺激。遂昌美食實在難以一言蔽之,欲罷不能的鮮,五彩繽紛的甜,猛烈直接的辣,亦或是難以形容的山野滋味,這些都是遂昌吃食自成的江湖。
/遂昌長粽/
提起遂昌,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絕對是長粽。當(dāng)?shù)匾卜Q“長情粽”或“分享粽”。
全國少見讓央視也曾多次來采訪,去年56位村民共同制作70米長粽,看看圖片就讓人嘆為觀止。
/風(fēng)爐宴/
遂昌人無鍋不成宴。一只木炭風(fēng)爐就表達了遂昌的山野江湖氣息。
炭火持續(xù)加溫,讓食材的美味氣息一點點濃烈,滋味逐漸張揚,一餐飯越往后吃也能感受到它的滋潤熱辣。
至“土”的“三層樓”,一層高山蘿卜、一層煎豆腐、一層土豬五花肉,越燉越是香氣四溢。
吸飽了湯汁的蘿卜就是美味的代言人,撐到嗓子眼也得搭著米飯下肚,感受摻雜著肉香的汁水浸透五臟六腑。
地里現(xiàn)摘的野菜、南瓜葉…在風(fēng)爐里慢慢燉著,來自山野的香氣一口征服味蕾。
雪菜和筍配搭,鮮到極致,餐畢依舊難以忘懷。
/全魚宴/
水質(zhì)干凈到會出現(xiàn)“桃花水母”,魚的品質(zhì)自然可想而知。在遂昌,每一餐都能看見江河的饋贈。
風(fēng)爐里常見的魚頭鍋,魚頭入鍋燉煮,魚肉制成魚丸,久煮依舊能保持肉質(zhì)鮮嫩則能讓人極盡夸贊之詞。
將魚和筒骨同烹,鮮與鮮的碰撞,入口連舌頭都要吞掉,實在太好吃了!
/木槿花宴/
花來花往主題餐廳,正如其名,這里整桌的菜都以木槿花為食材而制成。
從涼菜、炒菜到火鍋、甜品,沒有過多的人為加工,入嘴是大自然的甜蜜。
光顏值和創(chuàng)意就無比打動人,這里的菜色不僅味道鮮甜,連顏色都仙得不行。
剛摘下來的木槿花,在高湯里涮幾下,去除花蒂就能直接入嘴,口感意外的滑嫩。最讓人驚喜的是木槿花煎蛋,花瓣被蛋液包裹著,酥脆之間還帶著絲絲花香,很特別。
當(dāng)然你還可以嘗嘗花瓣制成的果汁和甜品,有著
最原始的甜,最自然的香、最誘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