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時期被稱為“東南佛國”的杭州,寺廟林立。
同為四大古剎,位于上天竺的
法喜寺名氣沒有
靈隱寺大,地理位置也沒有
西湖邊的凈慈寺好,常常會被人錯過。
但是如果提到法喜寺里五塊錢管飽的素齋,許多杭州人一定會想起它。
法喜寺建于五代時期,距今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里還是中國白衣觀音的起源地,也是天竺三峰最大的一座寺廟。乾隆年間改為法喜寺,沿用至今。
法喜寺也叫法喜講寺,是一座從事經(jīng)論研究的寺廟,和我們常聽到的禪寺、律寺、教寺宗派上就有不同。
法喜寺在杭州一直是本地人的朝圣地,直到最近以網(wǎng)紅打卡拍照再次風靡了全國。
現(xiàn)在,只要是節(jié)假日,就人頭攢動,想拍照或是被拍都需要排隊了。
當然,法喜寺的走紅也并非沒有道理。
冬天,寺廟清凈而儼然,穿過入口處掛滿了祈福紅燈籠的古木林,經(jīng)過
入三摩地,就能看到巍峨的正殿。
綠樹、黃墻、飛檐、拾階而上的回廊,還有被江南的風溫柔撫動的紅燈籠,檐角飛揚,銅鈴輕響,是法喜寺最吸引人的樣子。
沿階而上,看紅燭燃焰,佛香縷縷,聽僧人打坐誦讀,梵音裊裊。大殿莊嚴肅穆卻又親和,帶著一顆虔誠的心,無關(guān)乎信仰,就讓煩亂的思慮在禪意中平復(fù)。
大多數(shù)時候來寺廟,不是為了求什么,只是看看寺廟黃色的墻,而剛好那里有幾個紅色的燈籠和許多僧人養(yǎng)著的植物,四季的微風夾帶著香味,然后也就不求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