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請大家暫停跨省游,出行遵守各地防疫規(guī)定!
◆ ◆ ◆ ◆ ◆
長城
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
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
堅毅英勇的精神,千年傳承
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北方的萬里長城
橫亙山嶺,巍峨遼闊
但你可能不知道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江南啊,歷來就是溫柔婉約的代名詞
煙雨如畫,山川如詩
若把江南的長城擬人化
她就像是不愛紅妝愛戎裝的巾幗
英姿颯爽,剛毅不失明麗

1600多年,穿越歷史興衰東晉元興元年,孫恩發(fā)動農民起義
從浙東一路攻到臨海城外
時任臺州太守辛景率百姓
于大固山修筑城墻以御敵
這就是最早的江南長城
到了唐朝初年
臨海升為州治,行政等級提升
江南長城才迎來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擴建
此后宋、元、明、清等朝
江南長城皆有修筑增擴
臺州府城墻
是江南長城的另一個名字
其實臺州老一輩人聽的更多的是
“臺州府城墻”這一名字
后來為了推廣古城文旅資源
便開始稱它為“江南長城”
更響亮,也更好記
臨海作為臺州府治已有千年歷史
在古代
府縣一般都有筑城的傳統(tǒng)

修筑城墻主要以軍事防御為目的
但臺州府治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得臺州府城墻
不僅具有軍事防御作用
還身兼防范洪水的作用
這也是它之所有能在歷史洪流中
近乎完整地保留至今的一個重要因素
沿江堤壩
元朝初年,蒙古統(tǒng)治階級
害怕各地割據反抗
便下令拆毀全國所有城墻
而臺州府城墻
因為擁有無可替代的防洪功能
得到了特旨免拆
時至今日
城墻依然承擔著防汛抗洪作用
寸步不退
或險峻,或神奇,或獨特...一城千面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江南長城全長6280米,現存4730米
東起攬勝門
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
于山巖陡峭間直抵靈江東岸
延伸至巾山西麓
單從長度上來看
悶著頭走完全程
好像輕而易舉
但這一路我們更需要去銘記的
是它歷史的厚度
好漢坡
顧景樓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明朝倭寇進犯沿海
戚繼光將軍鎮(zhèn)守臺州府
首創(chuàng)了雙層空心敵臺
既可供士兵休息,也作瞭望臺
北方明長城的敵臺
正是借鑒了這一建筑
江南長城也因此被譽為
北方明長城的“師范”和“藍本”

百步峻是江南長城最陡峭的一段路
傳說由唐朝大將尉遲恭
循著梅花鹿的足跡修建而成
百步峻盡頭是白云樓
江南長城東端的最高點
梅花鹿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望天壇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清康熙年間
時任臺州知府張聯元加筑修建甕城
“甕”,古代一種口小腹大的陶器
全國大多數城墻里的甕城是長方形
而江南長城的甕城呈半圓形
這是為了減輕洪水沖擊的獨特設計
一半弧形一半方形的馬面設計
同樣是以減輕洪水沖擊為目的
這在全國古城墻中,尚屬獨例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江南八達嶺”
春、夏、秋、冬,成全你一路好光景兒郎們的沖鋒吶喊遠去
歷史烙印進每一塊磚石
長城卸下了剛硬的盔甲
在江南的如水時光里
把一樹一花,都描成了畫
北方的長城,是峻
江南長城,是柔
參天古樹處處成林
即使是萬物凋零的冬季
依舊有松柏常青
其實古時候的江南長城
四周是沒有植物的
不然外敵很容易潛伏隱藏在林間
臨海地處南方
氣候溫潤,雨水充沛
很適合植物生長
現在江南長城的郁郁蔥蔥盛景
是歷經幾代人辛勤耕耘而成

上演著“秒速五厘米”的浪漫
攬勝門前的白玉蘭
她在叢中笑

夏天的長城,林蔭遮日
每一片葉子都用盡力氣
送來清涼

江南長城的秋色
從來不叫人失望
晚風輕柔里看紅楓黃葉
是“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動容

踏雪尋梅
自古就是冬季
古城第一等風雅之事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是的
于這府城萬家燈火而言
江南長城是鎧甲
每一波敵人到達
都會狼狽退場
江南長城也是軟肋
融入了人間煙火的溫情
盛滿了四季風物的依戀
本文來源:臨海文化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