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生生的中國建筑史。chapter 1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世界萬物瞬息萬變,所以人們總是想要尋找永恒。 永恒是什么呢,永恒藏在哪里呢? 永恒是大地,是文字,是詩篇,是歌謠。 永恒是山脈,是河流,是古木,是雕刻。

是匠人的接力,是智慧的傳承,是信仰的堅守。 是無數(shù)個朝代的流轉,是那些數(shù)不清的日夜,埋頭不計辛勞的叮叮當當。

是那一個個來自北方的隱秘,是山水環(huán)繞的偉大。 是學者不計辛勞的萬里奔波,只為一份記錄和守護。
chapter 2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世界萬物瞬息萬變,所以人們總是想要尋找永恒。 永恒是什么呢,永恒藏在哪里呢? 尋找永恒,也就是尋古。 那些最刻骨銘心的古老,總是能讓人涌出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感動。

就像我們的讀者曾經(jīng)留言的那樣,在她看到敦煌之后:
“還記得七年前第一次去敦煌,在莫高窟外,面對眼前的壯麗,真的哭出來了~那種感情無法言說,內心酸澀,仿佛只能流淚表達。” 中華上下五千年,曾締造過無數(shù)偉大。 僅是傳統(tǒng)
古建至今就仍有263885處,散布中華大地,成為散落四處的遺珍。
建筑是歷史的遺存。 當代的建筑,絕大多數(shù)不過使用五十年,真正永恒的,是那些歷史遺留的建筑藝術珍寶。 即便許多殿閣已經(jīng)消失在了歷史的波折之中,我們仍然有幸能夠一睹剩下的往日榮光。
chapter 3 千年前,黃河水常流,谷稻熟了收,一場場動工,迎來無限永恒。
山西,這片不平凡的沃土,被歷史播撒了一路文明的奇跡。 這里是當之無愧的
古建王國,坐擁中國70%的地面古建筑遺存。

時歲鉤沉,余音繞梁。 表里山河,厚重山西。
那一年,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先生,乘坐火車進入山西,開始他們的古建筑調查之旅。
自此一簾厚重的帷幕,被緩緩拉開。 山西,她注定要在華夏人文歷史上,留下
最輝煌的篇章。
chapter 4 在山西,腳下邁過的每一步,都是五千年文明,是實實在在的歷史。 沒有人不會被這座古地樸實滄桑的氣質、濃濃的歷史韻味所折服。

那些登峰造極的線條,是千年前某位工匠,無數(shù)日夜的執(zhí)筆,研磨,描繪。 那些巧奪天工的構造,是亂世朝代遺留的輝煌,那么古老,卻那么閃耀。

有句話說的好,山西的古樸、淳真、自然,凝聚了華夏文明的魂。 那一座座古剎、古城、古建、佛窟,是如此幽深和長遠的遺存。你總是還未走近,就已不知不覺沉醉。

一位山西人說:家鄉(xiāng)的石窟,藏匿在最偏遠的山中,卻是最讓人驚訝的精美。 一位旅人說:要怎么形容山西這些古建筑帶給我的震撼呢?高貴吧,高貴卻淡泊。

而
冬天,可能是走進山西古文明的最好季節(jié)。 這個季節(jié)足夠滄桑,足夠蕭索,足夠靜謐。 這個季節(jié)的氣質,就像那些古老文明的余音。
是一種低沉的訴說,綿延千年,從未逝去。
chapter 5 如果你冬天來山西,我想帶你去這7個地方。
我想帶你走進冬天的 晉祠 晉祠之美,美到骨子里。
“東接碧水蓮塘,西接懸甕山麓,南北兩翼千頃稻田飄香。”都說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又晉陽之勝,全在晉祠。


位于太原市東南懸甕山下的晉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那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

晉祠冬日的美,美在細枝末節(jié),美在色彩斑斕,美在無聲的光影里,美在有畫的古典里。
它的主體——圣母殿,是一闋建筑形式的柳永詞:
重檐歇山的屋頂微微翹起,線條柔美輕盈。
繁復的斗拱,盤旋的雕龍,恢弘的立柱,處處是視覺沖擊與享受。

我想帶你走進冬天的 懸空寺 山西恒山有十八景,最勝一景即為渾源懸空寺。
“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難以想象,1500年前,古人是如何在這樣陡峭的崖璧之上,建造了這樣一座精美的寺廟。


古人對力學和美學的理解和運用,堪稱驚為天人。1500年前,在那個分裂的年代,北魏人對信仰的尊崇,讓他們?yōu)楹笫懒粝缕孥E。在這里,感受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奇幻,感受自己內心油然而生的那份不可思議。

我想帶你走進冬天的 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本名「釋迦塔」,是世界最高木塔,更是一座奇塔。
整座塔高六十多米,純木結構,無釘無鉚,經(jīng)歷無數(shù)風雨雷擊、炮火地震,卻屹立千年不倒。


它精美的讓人贊嘆,嚴謹?shù)淖屓藲J佩,最讓人贊不絕口的,是那480朵絢爛的斗拱,那是中國人獨有的建造智慧。從下向上仰望,一朵朵斗栱宛如一簇簇盛開的蓮花,在塔身上熠熠生輝,是最讓人驚艷的“百尺蓮開”。

面對這座塔,心里會不自覺生出景仰之心,千年前遼國的工匠,是如何的天賦異稟。走近應縣木塔之前,也許你已經(jīng)了解了很多關于它的知識,但親自見到之后,還是會被震驚。太精美了,中國古代匠人的智慧,無與倫比。

我想帶你走進冬天的 云岡石窟 作為北朝藝術的發(fā)端,云岡石窟開啟了中國古代藝術史上一段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那是統(tǒng)一的北魏王朝的杰作,也是草原和農(nóng)耕民族、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間激情碰撞的結果。


最愛20窟的露天大佛,它廣額豐碩,身軀挺拔健碩,氣韻雄放。
那彰顯出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和強大,是云岡石窟的熠熠生輝。

靜靜的看著那些佛像,有的面容清矍,有的鼻高而直,有的兩翼分明,有的微微頷首,有的平和內斂……
某一瞬,我懂得了佛陀超凡脫俗的智慧美。冬季傍晚,暮色降臨,游人盡退,云岡石窟回歸最純粹的美,寂寥蕭肅,彌漫一種情緒,“哀而不傷”。
我想帶你走進冬天的 佛光寺 “世界那么大,唐代建筑,就這幾座了。”距佛光寺為
唐代遺存建構至今,已經(jīng) 80 年有余。
那一年,林徽因跟梁思成帶著身體的病痛,在國內時局危險的狀態(tài)下,趕往五臺山,尋找“大佛光之寺”。
這個消息傳到北平中國營造學社,正是 1937 年 7 月 7 日。


|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佛光寺
那天早上,他們剛剛離開佛光寺,懷揣著滿滿的歡喜,卻全然想不到華北乃至整個中國的急變。
幾天后,他們才在途中得知戰(zhàn)事爆發(fā),被迫中止調查,折返北平,調查所得的圖紙資料,歷經(jīng)磨難才得以保全。
但他們終究是發(fā)現(xiàn)了僅存的唐代建筑,粉碎了日本人的歪理,留下了珍貴記錄和照片。


近百年之后,我們也忍不住,想要重走
梁林之路。
逐一去拜訪那些古寺古塔,看山野空曠,塔影巍巍。
重新聆聽梁思成那句:“國內殿宇尚有唐構之信念,一旦于此得以實證。”

我想帶你走進冬天的 平遙古城 龜城平遙位于表里山河、兩山夾一川的山西中部。
“東拱帝師,西連秦蜀,南通太行,北入云山、雁門”。憑借有利的地理條件,平遙城自古就得到了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的重視。

這曾是一座了不起的城,
與晉商共榮辱。
1993年,余秋雨偶爾翻閱史料的時候發(fā)現(xiàn):
在十九世紀乃至更早之前,中國的金融中心、貿(mào)易中心并不在沿海地區(qū),而是在內陸山西的平遙、祁縣和太谷等幾座小城里。“其中,又以平遙為最”。

往前追溯幾百年,那時的平遙,“縱橫歐亞九千里,稱雄商場五百年”。
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蛐蜒巷,它明代就成為繁華的商業(yè)中心。
在晉商的歷史上,平、祁、太三大商幫勢均力敵。
但最早的“票號”,是誕生在平遙。

曾濃墨重彩的“晉商”二字,如今依舊帶有傳奇意味。
如果你俯視平遙古城,會發(fā)現(xiàn)它形似老龜,按八卦布門,分別對應喻意。

這座老城的文化感和歷史感,即使放在全國來說,都是無與倫比的。
所以2017年,賈樟柯才選中了這里,舉辦平遙電影節(jié),吸引無數(shù)影迷。也把平遙帶給了世界。

有人說,“晉中的數(shù)處明清富豪家宅,在汾河東岸的平原上排開,古城平遙則像是一個裝滿民間珍寶的匣子。”冬天去走一走,是蕭瑟的,安靜的,人潮褪去的,漫步在那棋盤般方正的古城街巷中,感覺剛剛好。
你可以在想象中,還原出一座明清古城原本的模樣。
我想帶你走進冬天的 喬家大院 因為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的取景地之一,祁縣喬家大院的名氣一直非常響亮。
甚至很多人提起晉商的第一反應,就是喬家。


最讓人著迷的,是那些繁復美麗的雕刻。
百壽圖影壁,精美的木雕工藝則藏在每一扇門上面,能讓人仔細看上很久?蓯鄣拇u雕葡萄,寓意多子多福,綿延昌盛。祈愿、教化、傳承,這是山西人、大院人千百年間承襲不變的傳統(tǒng)。
“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這座大院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來到山西,看過了奇跡般的應縣木塔和懸空寺,也不要忘了在晉中的遼闊土地上,還有著古城大院和窯洞古村的煙火氣息。

“黃河于此分割了北方與中原,緩沖了游牧與農(nóng)耕,戰(zhàn)爭、貿(mào)易、民間往來,每一種形式總會在此留下印跡,因為這里的大小山河沖刷出了眾多盆地,而盆地總是擅長積累文明。在外有天然壁壘,在內可囤積財富,既是南北交界之地,又是東西分割之地。山西,你是華夏文明的心臟。”人說山西風光好,人文更好。在很多人心中,山西的塔,山西的祠,山西的石窟,山西的古城,就是中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一個沉淀了中華幾千年文明記憶的旅行地。每個人的旅行版圖上,都不能沒有山西。那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尋找到文化歸屬感的地方。那里值得去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晉善晉美的山西,值得每位旅人,用心探索,細細品味,一去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