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更新于2025-05-05 10:03:34
5380
閱讀
15
回復
那天和小朋友聊天說要到孩子們家里去,是偶發(fā)事件,也就是和孩子們答應著玩呢,當時也是怕孩子們說老師不守信,我和小朋友特別聲明:“就說是有機會,老師就到你們家去玩,”沒有說具體日子。雖是隨口說說,個別孩子記掛著呢,這不,就有一個家長釘釘告訴我,說兒子說老師要到家里去,但是沒有來,老師騙人。
(老師,你到我家玩)后續(xù)
看見家長的信息,我才想起這件事,反思自己有點敷衍了,怎么能對孩子隨意承諾呢?除非我能即時做到。對于孩子來說,“有機會”這三個字并不是很能理解,他們會認為是明天之類的具體日子。于是在孩子來園后,我和他說:“老師很想到你家里去玩,但是現在是疫情期間,老師不能隨便亂逛,需要減少外出次數,所以,對不起啊,老師不能到你家去玩了”,HH很爽快地原諒了我。

成人經常會因為某些場合、某些時間答應孩子的一些要求,但是又經常性地忘記而不去兌現,認為孩子小,沒有關系,其實這樣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會輕視個人承諾,影響到孩子責任心的培養(yǎng)。自我檢討

幾天之后我問他:“HH,老師說好要到你們家去,為什么沒有去呢?”,HH說:“現在有病毒,所以老師不能來我家”,孩子總是很容易原諒成人的。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5)
V17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1-28 23:34:16

可不能糊弄
V14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1-29 16:28

謹記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