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本真,豐厚學養(yǎng),心懷孩子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他人的孩子是神!”這是教育者的一種境界,也是從教者的一種至高追求,更是一名教師的教育信仰。藍赟就是這樣的老師!她是桐廬縣分水實驗小學五(4)班班主任兼任語文教師,大學本科,桐廬縣小學語文大組成員,桐廬縣首屆“感動校園 美麗教師”、縣優(yōu)秀教師、縣優(yōu)秀班主任……
一、注重修煉,歷練自我
她始終認為并堅信:老師不僅僅是教書,更是育人。所以,她在從教的日子里,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的同時,更執(zhí)著于繁瑣而又不失細致的教育教學工作,努力地追求著當一個好教師這個標尺:努力讓孩子學得愉快、輕松,努力讓孩子能學、會學并且學得好,同時力爭做個讓學生喜歡、讓家長滿意的老師。
她非常注重自身的學習、歷練與教育修煉。既大量地閱讀各類教育雜志,與“大師”對話、與先哲交流,不斷地充實、歷練和提升自我,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同時,她一絲不茍地鉆研教材,以求業(yè)務上的精益求精,在注重學生學法設計的同時,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切實提高課內教學效率。歷年來,所任教的班級教學成績總是在同年級名列前茅,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能力。
二、心懷學生,尊重生命
1.愛,是教育的本質,也是她的至高追求。在藍老師心目中,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用真誠的愛心與不泯的童心與一顆顆稚嫩的童心對話。她的這份尊重如同一把金鑰匙,破譯出了一個個孩子的心鎖的密碼,讓孩子在感受到安全與友善的世界外,還自然地表現(xiàn)出真實的自我,快樂地成長。
她的這份細心和愛心讓一個沉默寡言、性格內向卻喜歡“涂鴉”的孩子,從孤獨走向合群、從內向走向自信。藍老師對打工子女更傾注于這份感情。她牢記著“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人才,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壞一個人才”這句教育格言。外來民工子女某叫朱某,父母離異,對孩子漠不關心,這孩子不僅學習跟不上,習慣也很差,還愛撒謊。藍老師在歷經(jīng)了一番頗費心思的“診查”之后,開始“對癥下藥”:上課提醒他;課余耐心輔導他;朱某做錯了,她就一起接受處罰;他有細微的優(yōu)點,在班級微信群里表揚這個在其他家長、同學眼中的“差生”,讓孩子在同學面前找到自信,讓家長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藍老師認為,教育的“雪中送炭”要比“錦上添花”更重要!在她的潛意識里,每一個孩子都無關家庭背景,也無關貧富貴賤;不因個性、美丑、貧富、學習成績的好壞、進步與落后而有所偏愛;她順應學生內在的成長規(guī)律,取得了育人的最佳效果,創(chuàng)設了孩子成長的空間。
2.細節(jié),是班級管理的基礎,也是她的堅定操守。在班級管理上她特別注意教育細節(jié),每當窗外傳來其他班孩子說臟話,喧鬧、奔跑的聲音,她會停下正在做的事,及時引導;出操、吃飯排隊、放學等等,她所帶的班級的孩子即便沒有帶隊老師,也一定是靜、齊、快。她常說,教育就是從小事做起,孩子小,只要細致入微,同樣能有驚喜。正因為藍老師操守著平等的教育底線,她教的班級的學習成績和凝聚力都高于其他班級。
3.卓越,是教學的生命線,也是她的努力方向。藍老師視工作為陽光事業(yè),她工作認真、負責,且有著執(zhí)著、求實的教學追求,學養(yǎng)較為深厚,教學論文《主問題:閱讀教學的綱》分獲杭州市專題研究論文一等獎”,省教師“三項教學技能”三等獎,桐廬縣學科論文”一等獎;《自我視域:閱讀教學張力的契合點》獲縣學科論文”一等獎,德育論文《開啟尊重之門,揚起天使之翅膀》縣級二等獎,《診斷一堂選讀課作業(yè)設計的研究報告》獲桐廬縣學科論文”二等獎;《運用:語文教學的正本清源》獲桐廬縣學科論文”二等獎;《基于自主學習導航的導練路線圖設計》獲桐廬縣學科論文”一等獎……
她竭盡所能、無怨無悔地奮斗在這個平凡崗位上,而她的班主任工作的動力就是付出后的精神享受。她在工作中鍛煉了自己,在奮斗中充實了自己,并用無私的愛心和教育的藝術來詮釋新世紀教師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