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的發(fā)生確實與性生活是有一定的關系。很早以前醫(yī)生就發(fā)現修女和尼姑患宮頸癌的幾率比較低,因為宮頸癌是由人乳頭狀病毒(HPV)感染所致,而HPV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生活,因此女性一旦發(fā)生性生活,就有可能感染HPV。

01、這5類女人很容易被宮頸癌盯上
目前醫(yī)學界已經證實,持續(xù)的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 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因素,而HPV可以通過黏膜和皮膚接觸傳播,包括性交、口交等途徑進行傳播。在人群中研究發(fā)現,以下五類女性更容易出現HPV感染,增加患癌風險:
1. 過早發(fā)生性行為
有研究數據表明,初次性生活年齡≤20歲與初次性生活年齡>20歲相比,宮頸癌發(fā)病風險增加了2.53倍。
年齡較小的女性下生殖道發(fā)育還不成熟,宮頸黏膜對細菌、病毒及致癌物質等敏感性高,過早性生活會讓尚未發(fā)育成熟的宮頸暴露于危險因素中,對宮頸產生刺激,增加宮頸癌的風險。

2. 有多個性伴侶
性伴侶數越多,宮頸癌發(fā)病危險越高[3]。如果性伴侶存在HPV病毒感染,就可能通過性生活傳播,特別是存在不潔性行為時,更容易被感染。
3. 陰道分娩>2次者
有2次以上陰道分娩史者宮頸癌發(fā)病風險是≤2次陰道分娩史者的1.9倍。這是因為在陰道分娩過程中宮頸易發(fā)生撕裂和損傷,而宮頸的撕裂和損傷又使宮頸上皮細胞易受外界致病因子的侵襲,并與妊娠時性激素的增加及免疫功能的低下有關。

4. 經常吸煙或被動吸煙
研究發(fā)現吸煙者的宮頸黏液中檢測到可替寧、尼古丁等致癌物。有數據顯示,被動吸煙者與主動吸煙者相比,宮頸癌發(fā)病風險升高了2.38倍[2]。這也側面反映了吸煙在很大程度上會誘發(fā)宮頸癌。
5. 有腫瘤家族史
有婦科惡性腫瘤家族史,宮頸癌發(fā)病風險是無腫瘤家族史者的1.83倍。宮頸癌具有遺傳易感性,所以有家族史的女性一定要定期進行婦科檢查。
02、倘若出現了這3個異常,要小心了
雖然宮頸癌發(fā)病率較高,僅次于乳腺癌,但宮頸癌來臨前,并非完全悄無聲息,它會向身體發(fā)出3種“求救”信號,如果能及早察覺,并采取防治措施,生命就不會受到威脅。
1. 接觸性出血
主要在性生活過程中出現,也可出現于婦科檢查過程中或是便后出血,雖然宮頸息肉、宮頸炎也可能有出血情況,但保險起見,建議大家只要出現接觸性出血都建議到醫(yī)院進一步檢查。
2. 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
指的是非經期出血,或絕經多年的老年女性,突然出現陰道流血,出血量不多且無規(guī)律,需盡早就醫(yī)。也有的絕經后女性突發(fā)不可控制的大出血,則宮頸癌的概率陡增。
3. 陰道分泌物增多
大多數宮頸癌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陰道分泌物增多,主要因為癌腫刺激導致宮頸腺體分泌亢進所致,典型的癥狀表現為血性、淘米水樣白帶或大量黏液,如有類似情況要及時就醫(yī)。
03、無論有沒有性生活,婦科檢查最好定期做
無論已婚還是未婚女性,現在醫(yī)生都提倡大家要定期做婦科檢查,可是做哪些檢查、怎么做,不少人卻一臉懵,所以已為大家整理好,照做即可:
1. 婦科B超
B超主要用于觀察女性盆腔內的生殖器官是否存在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卵巢腫瘤等。
在已確診宮頸癌的女性,超聲檢查可以輔助判斷宮頸腫塊大小,往往需要陰道B超和腹部B超聯合檢查。
從體檢角度,沒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選擇腹部超聲檢查,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選擇陰式超聲提高疾病檢出率。

2. 白帶常規(guī)
取少量白帶,由醫(yī)生在顯微鏡下檢查,可以判斷是否有陰道炎癥、白帶是否異常,同時還可以確定陰道清潔度。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檢查時一定要避開經期,在進行常規(guī)篩查前,不要清洗陰道。
3. HPV、TCT篩查
子宮頸細胞學檢查(TCT)聯合HPV檢測是篩查宮頸病變最為有效、簡單的方式之一。
通過采集宮頸部位的細胞進行檢測,可初步篩選宮頸有無病變。
在臨床看來,無論是否已經注射了HPV疫苗,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應每年進行一次HPV和TCT聯合篩查,防患于未然。

宮頸癌是唯一病因明確、可預防的惡性腫瘤,所以,不論有無性生活、有無成年,只要身體出現不適,都要及時到醫(yī)院做相關的婦科檢查。
從感染HPV到發(fā)生宮頸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即使被查出HPV感染也不要太過緊張,只要放心地將自己交給醫(yī)生就可以。
在此也由衷地提醒大家,女孩子一定要早打HPV疫苗,不管幾價只要有苗就是好的,即使已經打了疫苗也一定要每年進行宮頸癌的篩查,務必。!
來源:騰訊醫(yī)典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