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下午15時許,歌手張靚穎在自己賬號上分享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經歷,因為她在分享的時候,提到自己主動感染病毒,并且在感染后非但沒有不舒服,反而還皮膚變好,引發(fā)網友熱議。晚21時,張靚穎刪文并道歉,相關話題沖上熱搜第一。
據悉,張靚穎說自己感染后只“陽性”了一天,也不知道自己這樣算不算“陽過”了。
隨后張靚穎在評論區(qū)里分享了自己這次感染的經歷,張靚穎說自己主要是怕影響半個月后的跨年演出,于是趁著自己這段時間有空,就主動去了一大群陽性病號人群中“蹭病毒”。
對此,
有網友提出,張靚穎作為公眾人物分享這樣的事情容易誤導粉絲。
同日晚21時,張靚穎再次發(fā)文,表示道歉:“發(fā)這樣的微博是我欠考慮了,向大家道個歉!”
新聞延伸
越晚“陽”癥狀越輕?
鐘南山解讀
12月15日下午,在由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主辦的“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作了一場“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tài)及應對”主題分享。
最近網上盛傳的新冠病毒“北強南弱”是不是真的?感染一次奧密克戎相當于打了一次疫苗嗎?是早也陽、晚也陽,不如大家一起陽;還是越晚“變陽”,癥狀越輕?什么情況下應該去醫(yī)院?個人如何做好防護?
鐘南山認為,南北兩種毒株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同時,他提到,感染一次奧密克戎相當于打了一次疫苗,但他不贊同“早也陽、晚也陽,不如大家一起陽”的說法。他表示,越晚“變陽”,感染后的癥狀可能會越輕。他相信到最后會有越來越多感染者是無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