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shù): 2473 | 回復數(shù): 0

V10 發(fā)表于: 2022-09-30 14:42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本書文字流暢,結(jié)構(gòu)緊湊,有態(tài)度而不固我。對明史一無所知,你能享受這本書的故事;對明史略有所知,你能領(lǐng)略這本書的見解;對明史興趣濃厚,你能享受這本書克制的熱情,體會那股流淌在民族記憶中的溫情血液。
萬歷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fā)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于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jié),但實質(zhì)上卻是以前發(fā)生大事的癥結(jié),也是將在以后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guān)系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而我們的大歷史之旅,也自此開始。
作者寫歷史很有特色,看上去都沒什么章法,也不講究時間順序,一個事情跳過來,講著講著不在乎又跳回去,很喜歡講究些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連萬歷對朝政心灰意懶的原因也被他講得頭頭是道,而且語言非常樸實,講的無非也是人之常情,卻有評論政治的語感。整段話中間看不出半點猶豫,信手拈來,非常流暢。作者以“大歷史觀”分析明代社會之癥結(jié),觀察現(xiàn)代中國之來路,給人啟發(fā)良多。道德代替不了法律和技術(shù),個人的賢愚得失改變不了大歷史的走向。明朝這個搖搖欲墜的戲臺上一些人努力著把戲唱下去,張居正、戚繼光走乾道,以個人力量建立的體系在政軍兩處彌補大體制的積弊;申時行走坤道,在已成的矛盾中調(diào)和博弈;海瑞走人道,把自身活成道德律法的矛盾體本身;誰也沒能得到完滿的謝幕,挽救不了這繼續(xù)垮塌的戲臺。萬歷皇帝從明君理想的破滅到個人欲求的失落,褪色成為廟堂里的一個牌位,李贄哲學精神上的叛逆、矛盾、走投無路,都是這個大國困境形而上的演繹。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寫好了,發(fā)布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